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谢少威
民族复兴的美术力量
谢少威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三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画院第一、第二期签约画家,广东省文化系统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广州画院外聘学术委员会委员。
已出版主要专著:《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一谢少威工笔花鸟作品精选》、《彩墨世界一谢少威工笔花鸟作品精选》等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教材:《谢少威画牡丹赏析》(福建美术出版社)、《中国画创作案例教学》(福建美术出版社)
《工笔荷花技法全解》(天津杨柳青画社) 、《清雅牡丹画法》(天津杨柳青画社)等。
发表主要论文:
《法海寺壁画颜料及艺术风格探析》发表于《美术》
《工笔画的符号语言与情感表达》发表于《美术观察》
《试论工笔花鸟画的"气"与"势"》发表于《美术》。《生机与意趣》发表于《美术观察》。
获奖及展览情况:1988年《她们、她》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铜奖。1993年《秋韵》获中国文联颁发的一等奖法国巴黎铁塔皮具有限公司收藏。1995年《抗日义勇军》获广东美协颁发的优秀奖广州博物院收藏。1997年《相对无言》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奖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收藏。1997年《在水一方》获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银奖。1997年《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银奖。1999年《相随的日子》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0年《润物无声》获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颁发的金奖广东美术馆收藏。2004年《夏河纪事》获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岭南画派纪念馆藏。2007年《笑语盈盈暗香去》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画院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珠江美术馆藏。2008年《面向未来》获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优秀奖广东画院藏。2010年《笑语盈盈》获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优秀奖。2013年《大学生日记》获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颁发的优秀奖。2014年《秋日私语》获广东省文化厅颁发的铜奖。2017《花讯如期》入选"其命惟新一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优秀奖广东美术馆藏。2018.12 作品 《四十.四十广东中国画时代印记经典》获力作奖,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颁发。2020年作品《问云何处最多花》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藏。
图一:凤凰日记
《凤凰日记》创作于1996年(图一),于1997入选“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是谢少威到湖南凤凰写生时目睹赶集的人们有感而作。清晨,天将亮未亮,伴随虽者零星的细雨,集市上早已熙熙攘攘,人们打着伞,背着背包或篓子,往自己心仪的摊位走去。那时的湘西,仍可以看到少数民族穿着老土布衣服赶集的情景,赶集人们的身后,一位女子正看向另一方,更加精准、传神地刻出与红条纹女子人物动态和心里活动,在创作中,作者将尊重眼之所见的史实与作品的艺术化处理并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为更好地烘托出年代历史情景,他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营造出泥土朦胧的氛围,他并没有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下过多笔墨,除了右前方穿红白条横条纹上衣青年女性外,人物大多以背面、侧面或被遮挡的形象出现,通过此道,巧妙地塑造了既平凡又伟大、既朴素又崇高的人民形象,并传递出“为人民而艺术”的精神境界和美学观念。
优秀的艺术作品,既具有艺术学的价值,又兼备社会学乃至民俗学的意义。描写民族团结、努力奋斗、安居乐业的民众形象的群像式绘画是新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的一股激流,早在上个世纪的中国画变革运动中,这种为百姓立言的艺术图像有别于旧时代画工们描绘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鼓舞了一个时代的民众,也是社会发展的珍贵的有形记忆。《凤凰日记》有如历史影像的定格,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高速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瞬间,也是万万千千黎民百姓构筑中国梦的一刻。
图二:《百色春天》
任何一种艺术,除了精彩的艺术语言外,也要依托于合适的主题,这也是某件艺术品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谢少威在其作品中总是高度重视艺术主题的凝练与典型艺术形象的塑造。
《百色春天》(图二)是以百色起义为历史背景所做的创作,体现了改革开放后革命老区的巨大变化。画面描绘的是百色市革命老区的壮族妇女在劳动之余的对话场景,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方形的构图与大块的墨色依旧让画面呈现出一种纪念碑般的沉厚,而“妹头”们轻松的对话情景如春天的一股风,为画面带来了活泼的气息。壮族女子具有优秀的历史传统,她们是壮族寨里的主要劳动者,挑起了一个个家庭的大梁,更在革命风云变幻之时勇挑重任,为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实践立下汗马功劳。谢少威正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采风时深切地感受到壮族同胞重感情、讲信义、承重任的民族特色与壮族女性勤劳、善良、朴实的秉性,有感而作。画面墨色冷暖变化微妙、浓淡相宜,层次丰富,具有强烈的水墨氤氲感,沉稳之感。整体来看,画中人物外轮廓总体形成为纵向的团块,内部又错落有致,在构图上达到和谐的统一。
图三:夏河记事
除了《百色春天》以外,谢少威在长年的采风与创作中与这块土地上的万千子民之间缠绕了太多无法砍断的心灵纽带,他对民众形象的艺术表达早已超越了一般的他者叙事,成为了一种自觉的本体意识流露。
《夏河记事》(图三)取材于甘肃夏河藏族自治州的各族少年儿童,2004年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览——纪念蒋兆和诞辰一百周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并获优秀奖,现为岭南画派纪念馆所藏。画面中最左侧的女童发型极具藏式风格,而其怀中搂着的男童也戴着藏式大檐帽,这一切都表现出夏河县藏民聚居区的独特风格。与青藏高原的藏民不同,甘肃相对较低的海拔并未给予这些孩子“高原红”的脸颊;与川西滇黔的藏民也不同,西北的寒冷干燥让这些孩子更倾向短发、利落的造型。谢少威多次带领学生深入民族地区的采风活动让他对这些细节了如指掌,创作之时自然信手拈来。
他巧妙运用熟宣纸漏矾的斑驳质感,营造出夏河黄土地区的朴实气氛感,这些孩子都看向一个方向,仿佛是在看向夏河之外广阔的、神秘的世界,这也是画外的世界,是孩子们看向的未来的世界。中国高速的现代化建设为边远地区的孩子们带来了电、带来了网络,也带来了现代化的教育,这使得他们眼里有光、有希望。站在中国已经告别绝对贫困并实现全面小康的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回望这二十年前的一瞥,不禁让人有感于众多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在普及教育、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不畏艰难、筚路蓝缕。
而作为一名勤勤恳恳地在教坛上挥洒汗水的园丁,谢少威最难放下的自然是他的学生们,作为师范院校的教授,弟子学成之日,便是走向四方投身祖国建设之时,亦是惜别之时。《面向未来》(图三)作品取材于其硕士研究们,入选2008年“纪念中国改革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现为广东画院藏)。画面中的四位硕士毕业生如同四座雕塑,他们眼神淡然而坚定,其中前排右侧者调整自己的眼镜,似是要更加看清未来的走向;而其他三人都在以各种姿势摆正自己的学士帽,“君子死,而冠不免”,正衣冠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动作,既是向他人表达自己意志,更是激励自己不忘理想,奋斗终身。此画意蕴深远,既包含着谢少威对学生们的临行前的不舍,又寄予了他对弟子们乘风远去、播种大美中华的希冀。
图四:面向未来
|